张肃:基于“3P”模式的时空分离情境下的教与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时空是融合的,而在线教学中教与学的时空是分离的,即便在技术支撑的实时互动教学情境中,教与学仍存在空间的分离。这种时空的分离,使教师在教学时总有教学对象的缺失感,无法从学生反应中获得教学信息与灵感,进而影响了教学的有效实施。因此,再度整合时空分离的教与学既是在线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在线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 . 3P混合教学模式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经历了从省级优秀课程到省级精品课程再到省级精品在线开放、省级金课三个发展阶段,近十年的建设过程。本学期,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小菜鸟闯江湖》全校选修课,其中东区上课学生数234人,西区上课学生数268人。
疫情之下,教师不仅要把学生“赶上线”,还要能把学生吸引到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时空分离情境下教学的新模式。基于此,课程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模块,即“3P模型”——知识递推(Push)、兴趣提拉(Pull)和综合实训(Practice)。
课程思政:在贸易强国的建设背景下,将我国传统的贸易文化素养与专业知识相互渗透,将具有工匠精神的国际贸易案例与课堂互动交互探究,从课前的音乐到课上的实时分享,再到知识的传授无一不将思政元素渗透其中,实现课程思政的润物无声,使学生形成了良性的认知循环。
P(知识推进)---学到:学生在智慧树平台进行异步学习《国际贸易实务技能训练营》,其中涵盖69个视频,共计591分钟,满足了学生碎片化学习的需求,使学生学到。
P(兴趣提拉)---悟到:针对不同专业的选修学生,遵循赢家的逻辑,参考《孙子兵法》的古代哲学思维,以任务导向重构教学内容:将3大板块调整为4个教学情境、N个教学任务,从问题导向出发,运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讨论等多样的教学方法,搭建了对话与开放课堂,让学生由“接受式”学习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悟到。
P(综合实训)---做到:通过跨境电商虚拟仿真项目,弥补原有验证性实训的弊端,让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纸上谈兵”,而是“真刀实枪”,使学生做到。
我们的教学模式有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行为、学科与人的三重目标交融整合,依据成果导向实现知识掌握、能力提升、素质养成的三进阶。
二 . 课程设计
01痛点
东、西两个校区选修班共502人,开课前通过问卷星发放关于本课程及学生发展的相关问卷。24小时后,收回有效问卷459份,回收率为91.43%。
从问题导向出发,93.9%的学生都期待自主学习,由此课程的教学理念由学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变为“自主探究式”学习,94.55%学生认为优秀的课程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思考,因此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入手搭建了对话课堂与开放课堂,并设计了总体方案。
02教学策略
我很早就意识到,不同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有不同的预期。调查问卷的第二题“你选择本课程的原因是什么?”印证了我的观点,即66.23%学生为了提升自己的知识面,21.13%的学生对国际贸易感兴趣,12.64%的学生为了获得学分。
因此,在要求所有教学班同学线上学习智慧树《国际贸易实务技能训练营》并参加同卷期末考试的前提下,教学组利用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设了不同模式的教学小组,学生可根据自己对学习成效的预期和可能的投入来进行选择。
A模式是加强组,希望通过学生较多时间的课外投入,来实现小容量“班级”的翻转课堂,在课堂里师生间和生生间开展充分讨论,目的是显著提升学习成效和创新能力。
B模式是交互组,希望通过学生一定量的课外投入,来实现大容量“班级”与教师的实时交互,教师在课堂上用智能工具实时获取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目的是高质量地实现知识传授。
C模式是基础组,学生的学习主要在慕课平台上完成,并按时跟进课上进度,同时完成各项作业,对基础班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有一定的要求。
这三种模式较好地将慕课资源、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整合,在确保课程质量的前提下,给学生多种选择,满足其不同的学习需求,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为整合时空分离的教与学,在线教学需要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为教学设计与开发,在确保学生在与教师时空分离情境下能够有效地开展学习,并在学习中获得在线的指导;阶段二为学习支持服务,在确保在线学习灵活、开放与自主的基础上,组织、促进和支持在线学习,两个阶段缺一不可。
首先,课前阶段——启而不发,循序渐进
在课前,强调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智慧树观看本周的线上课程,做好课堂交流讨论的准备。
其次,授课阶段——扬抑结合,多维互动
以任务为主线,强调互动与协作学习。课上教师进行外贸时事分享,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小组在因材施智的一对一辅导下,进行课堂主题翻转,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各小组在案例教学下进行互动讨论。
课程在特殊的时段,以特殊的方式进行。一方面,在互动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在国家、民族面对重大历史事件时,个人应如何为国家、为民族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在课程间隙,与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互相鼓舞,从心理上为学生们解压。把握好这个与学生们互动交流的窗口,使教学之“理”与沟通之“情”恰当交融。
最后,课后阶段——善待差异,因材施智
在课后,强调自我评价中的反思求进。教师通过APP知到上传学习资源,交互班学生通过APP知到进行论坛互动,并在“外贸菜鸟成长记”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展现。
三、课程评价
基于OBE理念,第一周结课后,针对学生的听课状态、心理、效果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肃家班开课初体验),通过问卷星共回收428份,回收率为85.26%。其中,91.38%的同学对第一节课评价为优秀;89.71%学生对张老师的授课方式表示愿意接受。
四、线上教学小贴士
线上教学的“四感”,你能hold住吗?
(1)策划线上授课的仪式感
学生一进入线上“教室”,就如同拉开了大幕,要让学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景色。因此,课前十分钟为学生播放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音乐,如《我的梦》《夜空中最亮的星》等,上课/下课时准时打铃,授课中巧妙运用手写白板,增强学生上课的仪式感。
(2)提升教师授课的带入感
在线教育中要不要“露脸”?个人认为,如果有可能,师生尽可能都“露脸”,这样可以加强临场感,提升教师的现场带入感。线上授课时,口头禅及习惯用语太多,会明显地引起学生注意,使教师的现场带入感大打折扣。因此,教师一定要避免过多口头禅的出现。
(3)提升学生在线学习的体验感
将游戏元素恰当应用到在线教学中,势必将提升学生在线学习的体验感。如小组成员给小组命名,教师给小组分配不同的角色如“提问者”“反驳者”“支持者”“维持秩序者”等,能进一步增进学生的学习投入度、交互度和满意度。
(4)注重学生线上听课的存在感
进入线上“教室”后,务必使所有学生静音,以维持安静的授课环境。我的课堂设置了助教老师进行管理及互动,注重每一位同学的存在感。助教可发挥在技术和互动交流上的优势,有效解决在线辅导和答疑,调动互动气氛。
看张肃老师“直播间”有哪些“酷炫”又实用的教学装备吧~
1.小屏直播。接入腾讯会议直播,学生端看到的就是此屏幕,首选具有手写功能的电脑、平板,尤其是需要演示推导过程的老师。
2.大屏工作。大屏电脑与触屏笔记本连接,将触屏笔记本内的PPT及下一页PPT显示在大屏电脑上,在讲课时起到“提词器”的作用。另外,教师可采用双屏+多窗口展示的授课方式,即教师端多窗口屏幕+PPT直播屏幕,教师可采用手写板在PPT上随讲随画,最大程度上还原面授课堂的效果。
3.外接摄像头。可随意调整视频角度,如果PPT的备注显示在大屏上,则建议将摄像头架在大屏上。看着大屏上的备注,正好就对着摄像头,学生看过来,就是你眼睛对着他在看,更有交流互动感。
4.鼠标。方便电脑、平板的操作。
5.平板电脑。在这个平板上,以学生端的方式进入直播平台,实时监测自己播出去的画面和声音。避免因为网速的原因,使得自己讲课的进度与学生接收到的信息有过多的延迟,导致课堂质量下降。
6.闹钟。实时关注时间,把控上课进度,提醒自己别拖堂/早退。
7.触屏笔。可在屏幕上写板书,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与学生随时互动。
8.耳机。授课时佩戴耳机,防止外界干扰,同时能有效收声,使学生听课更清晰。
实操小建议:
1. 尽量不要依赖WI-FI,给直播的笔记本接一根网线。
2. 笔记本屏幕的观看角度和摄像头的拍摄角度未必一致,有可能产生一些“表情包”,建议提前将笔记本架高或调整适宜位置。
3. 适合自己工作的位置未必是适合直播的位置。教师在选择直播场地时,可特别关注一下自己的背景,尽可能选择简单、整齐的背景。
4. PPT宜采用16:9宽屏,微软雅黑字体,右上角适当留白方便手写。线上授课,对于所有同学而言都是坐在了第一排,因此字号不用再考虑过度放大。
5. 屏幕分辨率适当降低,直播对屏幕分辨率要求不高,可采用720P而不是屏幕的原始分辨率。
6. 演示软件操作时,将关键局部放大,让学生看得更清楚。
7. 在正式开课前,与助教及同学代表进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