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风采

【师者仁心·班导风采】王含:以专业为灯 用爱心护航——记国贸2411111班导师的育人故事

发布日期:2025-03-28

师者仁心·班导风采

王含:以专业为灯 用爱心护航

【编者按】

在大学校园里,班导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与守护者。他们以专业为灯,照亮学子的求知之路;以关怀为帆,助力青春的远航。本期让我们走进202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班导师王含的育人故事,聆听师生对话,感受教育的温度与力量。

微信截图_20250401195231.png

师者匠心:专业引领与温情护航

微信截图_20250401195240.png

Q1 王老师,开学初您为新生策划的班会内容非常全面,能否谈谈您的设计思路?

王含老师:大一新生面临环境与角色的双重转变,容易产生迷茫。班会围绕专业认知、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社团活动和身心健康五个核心展开,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对大学生活的系统性认知。我特别强调“主动学习”和“自律规划”,并通过分享自身经验,引导学生制定每日、每周计划,合理平衡学习与生活。

Q2 您认为大学与高中学习最大的差异是什么?新生需要如何调整?

王含老师:高中以教师辅导为主,而大学更注重自主性与批判性思维。我建议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整理笔记的习惯,带着问题参与课堂;同时善用碎片化时间,例如利用课间记忆专业术语,在图书馆保持高效专注。此外,我鼓励组建学习小组,通过团队协作提升学习效率。

微信截图_20250401195248.png

Q3 期中考试后,您针对班级整体学习状态做了哪些调整?

王含老师:通过观察和沟通,我发现部分学生未适应大学教学节奏。为此,我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强化预习与复习的方法指导,如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框架;二是推动学习小组,促进同伴互助;三是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这些调整显著改善了班级的学习氛围。

Q4 您提到鼓励学生组建学习小组,这样的设计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王含老师:大学学习需要独立探索,但也离不开团队协作。学习小组能让学生互相启发,比如讨论作业时,不同思路的碰撞往往能打开新视角。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在互助中学会表达与倾听——这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同样重要。

学子心声:成长中的蜕变与收获

微信截图_20250401195256.png

Q1 班会后,班级同学对大学生活的理解是否有变化?

朱可怡同学:王老师的班会让我们意识到,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综合能力、塑造人格的重要阶段。她告诉我们关注自己的学习之外还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每天抽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除此之外,她提出的“碎片时间利用法”被广泛应用,许多同学开始规划每日任务,班级整体时间管理能力明显提升。

Q2 学习小组的推行对班级产生了哪些影响?

王法度同学:最初大家习惯独立学习,但组建小组后,协作逐渐成为常态。每周讨论课程难点、共享笔记资源。这种互助模式不仅提升了学习效率,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期中后班级平均分进步显著。

Q3 王含老师的指导对班级整体学习状态有何帮助?

朱可怡同学:她的细致关怀让我们倍感踏实。例如,针对学习困难的同学,王老师会一对一分析原因并提供方法指导,还帮忙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现在全班形成了“课前预习、课后复盘”的习惯,课后主动找老师答疑、小组讨论知识点已成为日常。

【后记】

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心灵的共鸣。王含老师用专业与耐心为学子点亮前路,用真诚与关怀守护成长。王含老师的故事,正是无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班导师的缩影,他们尽心尽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深刻内涵。




文案/沙依甫加玛丽

编辑/于立源 谭晓婷

责任编辑/王彬达 姚杰

初审/礼晓宇

复审/于洪

终审/张肃

经济管理学院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