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彩要闻 | 学院成功举办2024年第一期“肃说”教学工作坊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学院特邀请吉林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匡亚明英才教授、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课程思政建设专家工作组成员、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石瑛教授以“融合创新,让课程思政润物无声——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推进‘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践”为题,开启了学院2024年第一期“肃说”教学工作坊主题报告会。
本次工作坊于2024年5月22日下午13:30在学院1104报告厅举办,学院全体专任教师参加,工作坊由学院院长张肃主持。
石瑛教授从如何理解“课程思政”、专业课程中挖掘哪些思政元素、怎样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教学项目的申报和凝练四个方面展开报告。
在“如何理解‘课程思政’”部分,石瑛教授梳理了从2004年到2022年有关课程思政的国家相关文件,总结了从党的十八大“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到十九大“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再到二十大“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的高等教育发展背景,特别剖析了关于课程思政的几个认识误区:“课程思政≠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课程+鸡汤”、“课程思政≠专业伦理”。
在“专业课程中挖掘哪些思政元素”部分,石瑛教授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出发,分析了第五轮学科评估与第四轮学科评估的重要区别在于对思政教育的强化,同时针对学院的专业特点,强调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要求。
在“怎样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和“课程思政教学项目的申报和凝练”部分,石瑛教授将自己多年积累的课程思政指导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大家,从“画龙点睛”“总结提升”“问题导入”“对比分析”“敲山震虎”“人物故事”“体验设计”七个方面的案例详细解析了如何“如盐化水”般的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同时分析了申报课程思政项目和参加教师教学竞赛方面的注意事项。
整个报告精彩纷呈、引人深思,老师们在这场关于课程思政的盛宴中,收获满满。张肃院长在总结中饱含深情的感谢石瑛教授在百忙之中为学院教师解答了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困惑,同时鼓励学院老师在自己的课程建设中,能够以学生为中心,把课程思政元素润物无声的帮助学生入耳、入眼、入脑、入心。
供稿/于洪
摄影/周宏禹
编辑/文琦
责任编辑/文琦 董喆
审核/于洪
经济管理学院出品